300多家區塊鏈企業扎根廣州

 行業動態    |      2019-11-18
廣州加速建設全國首個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區

    一年前,廣州市黃埔區就獲工信部批復創建全國首個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區。一年后,廣州的區塊鏈產業取得了哪些進展呢?

    11月13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目前廣州全市現有區塊鏈企業300多家,其中31家入選國家網信辦發布的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企業名單;在金融、物流、政務、知識產權、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廣州的區塊鏈產業創造了多項第一,不僅居民生活更方便,而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國首個區塊鏈裁決書廣州誕生

    在司法領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量涉網糾紛和案件產生。然而,電子數據在搜集、提取、保存、傳送等方面極易被篡改,為案件的審判帶來了挑戰,增加維權者成本,甚至降低成功率。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點,被譽為“創造信任”的機器,在技術上能解決電子數據證據存證、取證的問題。利用區塊鏈這一特性,廣州仲裁委、微眾銀行、杭州亦筆科技共同研發了基于區塊鏈的仲裁鏈,2018年2月,廣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鏈出具了業內首個裁決書。

    今年3月30日,廣州互聯網法院進一步舉行了“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簽約暨上線儀式,宣布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審判過程。“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能對接各大互聯網企業平臺,實現涉訟電子數據的按需“一鍵調取”。

    廣州互聯網法院表示,結合審判實踐,既然區塊鏈可以“鎖定”信息不被篡改,那通過生態系統調用證據的模式,建立一個“可信電子證據平臺”也是可行的。以信用購物為例,各個電商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可通過司法區塊鏈與廣州互聯網法院實時打通,從而大大降低審判成本,并提高執行率,給老百姓維權提供了便利。

   開出首張升級版區塊鏈電子發票

    發票是消費者維權和報銷的憑證,也容易滋生造假江湖。而區塊鏈能在電子發票開具、生成、存檔和流轉全程都蓋上“戳”,假發票再逼真,也因為身上沒有“戳”而被識破。

    去年12月,廣東省稅務局牽手其合作伙伴升級了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稅鏈”,實現從開票到報銷、入賬的全閉環。廣州黃埔華苑大酒店就開出了第一張“一條龍”區塊鏈發票。一位公司職員在現場體驗時,先是收到一條“消費成功”的短信,一分鐘后收到“報銷到賬”的消息。而在以前,這個流程大約需要半個月。

    原來,消費者用支付寶結賬后,在支付成功頁面直接點擊開票,電子發票會自動同步到發票管家。而此前,該發票管家已與企業ERP、財務軟件對接,實現發票全程同步電子化報銷;商家不再需要人工開票,以及額外采購設備,還減少了發票領用、驗舊等中間環節,因此極大縮短了報銷時間。

    據廣東省稅務局介紹,“稅鏈”先在餐飲、停車場等場景進行試點,成熟后再全省逐步推廣應用。

    廣東首家區塊鏈協會落戶廣州

    記者從廣州市工信局獲悉,廣州市堅持將區塊鏈產業發展作為服務實體經濟應用場景,從金融、物流、政務、知識產權、工業互聯網等場景,增強區塊鏈技術與傳統經濟各個領域的深度融合,逐步提高經濟發展含金量。

    目前,廣州市培育了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中關村e谷區塊鏈產業園、蟻米區塊鏈眾創空間、區塊鏈未來空間四大產業載體,初步形成區塊鏈底層應用開發及應用服務商產業集群。

    2018年,廣州市黃埔區獲工信部批復創建全國首個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區。統計顯示,現有300多家區塊鏈企業扎根廣州發展,其中80%就選擇黃埔區。廣州300多家企業中,共有31家企業入選國家網信辦發布的兩批共506家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企業名單,占比6.13%,位于全國前列。

    此外,廣州市工信局透露,2019年繼續組織廣州市區塊鏈企業入庫工作,重點培育發展博鰲縱橫、航天信息、云碩科技、易票聯、卓志供應鏈等入庫區塊鏈企業。目前,廣東省首家正式注冊的區塊鏈協會——廣州市區塊鏈產業協會已經成立,擁有了IBM、阿里健康、廣電運通、匯桔網等155家會員單位,協助籌備落地項目逾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