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貫標容易陷入的八個誤區,你是否中招

 行業動態    |      2019-11-04

    知識產權貫標申請是保護企業的一種合法利益,更是獲得國家政府補貼資金支持的途徑。但是有一些企業在不了解貫標的情況下申請做貫標,很容易掉入“誤區”,不過別擔心,小編在此為大家整理了關于知識產權貫標容易陷入的八個誤區分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知識產權貫標


    誤區一:“零專利”企業不能做“貫標”?


    企業是否需要貫標,不在于某一種知識產權之有無,有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之意識則可;能否通過認證,不在知識產權之多寡,有執行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之決心則行。


    誤區二:貫標目的是為獲得認證嗎?


    貫標的核心價值是優化內部管理工作,通過貫標找出企業存在的危機、隱患甚至違法行為,同時發現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機遇。認證是第三方專門機構的驗收證明程序,是手段,不是目的。


    誤區三:貫標只僅僅管理商標專利?


    貫標的主要任務是優化企業各部門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工作,只有了解知識產權的本質,才會深刻體會貫標為各部門創造價值的機會。知識產權不僅僅包括商標和專利。


    誤區四:貫標對企業的價值非常有限


    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三大戰略之一,除了發現各部門隱患,糾正不合理、不合法行為,更有機會對標學習,站在同行肩膀上改進,了解同行,提升研發效率,增加銷售機會,直至通過大數據,指導企業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


    誤區五:貫標是開支,花得越少越好嗎?


    貫標的本質是投資,在投資的方向上,合理范圍內,投資越多,收獲越多。


    誤區六:貫標的主要內容是做文件?


    文件只是正確做事的證明,貫標的主要內容是從知識產權角度在各方面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通過制度去固化正確做事的方法,發現和把握更多盈利機會。


    誤區七:通過貫標認定后,所有工作就結束了?

    若企業是有心想做好貫標,想持續證書有效性,想通過貫標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拿證便只是知識產權管理路上的第一站。在實際工作中,如果該做的風險防范不做調查,研發立項前、過程中,知識產權申請前,甚至新產品上市前都未做全面的檢索評估,這就埋下了無數隱患。

    誤區八:貫標是個政策性產品,說沒就沒了?

    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貫標將成為研發創新型企業的剛需和標配,資助政策只是前期的促進手段,而非目的。資助的降低,恰巧說明實質貫標時代的開始,近年在一些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文件中,已將知識產權貫標作為科技項目立項、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認定的重要參考條件或前提條件。及早通過貫標認證,將有利于企業享受有關的國家政策、加快企業穩定發展。

    需要了解詳細資訊,就請聯系我們吧!!!